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四章 无题
    关于赵构为什么要等李纲呢?

    第一是赵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决策人员,而这个人必须是主战派的。那么目前符合条件够格进入中央政府的唯有两个人。

    一是李纲,二是宗泽。

    宗泽守相州,暂时无法到来,二者宗泽年龄太大了,

    所以只有李纲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二是李纲本就达到过宰相级别,执政能力毋庸置疑。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李纲是目前主战派的领袖级人物。

    升任李纲做宰相能最大程度发挥主战派的能力。

    没几日张浚、李纲、韩世忠几路人马陆续到达了应天府。

    这得力于宋朝的驿站体系。

    因为北宋成为了大一统王朝系列中唯一没有把所有汉地纳入统治的王朝,加上他没一统就放马南山。以文治武。

    结果四周的邻居就显的格外强大。

    没有汉唐的那种霸气。

    北有契丹。西有西夏,西南有大理。

    大家只记住了燕云十六州被割,确不知道,南有李朝。就是后世的越南,秦皇汉武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交州,也就是大汉十三州中刘备没去过的州。

    隋唐五代时期交州还属于中华。

    五代后期割据建国,等宋统一中原就把这个地方忘了。

    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再没收回过。

    所以在宋的周边只要是个势力,都对宋不那么尊敬,至少不像对待汉唐一样。

    宋朝因为吸取了唐末藩镇割据教训,所以对边军控制比较严。

    加上周边势力又多,所以宋朝的驿站体系统非常发达。

    后世有句话说的非常好,要想富先修路,这路好了,方便了边军与中央信息互换的同时。

    也促进了民间商贸往来,又因为古代山贼土匪比较多。

    所以又催生出大量的民间镖局。

    镖局又需要大量武艺高强的镖师。

    所以民间习武成风。

    后世我们看宋朝时期的电视就会发现无论是《神雕》三部曲还是《杨家将》或者《包拯》就会发现他的社会背景。

    如果还不解,就看看《水浒》是不是人们都非常敬重像林冲、武松这样武艺高强的人物。

    上面说过侠以武犯禁,统治者为了平横,于是就放任儒门野蛮生长,我们就看到了一非常畸形的社会现象。

    非常发达的富裕的社会,民间习武成风。

    而朝廷软骨头一个。

    管仲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靖康之难发生前北宋有人口一亿两千六百万。

    远远打破了,汉地人口只能养活六千万的魔咒。

    许多能人异士,不满宋朝庭不作为,都希望宋朝能收回燕云十六州。

    所以我们看到宋朝的时候,当时的人对于国家观念已经相当强烈了。

    这也是为什么北宋灭亡,南宋能这么顺利建国的原因。

    而不是跟东汉末年一样,群雄割据。

    就连《水浒》中梁山老大宋江,心心念念都是招安,虽然是小说,但是也反应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心理想法。

    另一面就是儒门的野蛮生长,学武的在民间或者军中。

    可是儒门儒生却是在朝堂。

    因为儒门的变异生长,导致它渐渐神化宗教代,而统治者不作为,于是儒门开始抢夺皇帝的统治权。

    为了让儒门更合理得到法统,开始歪曲儒家经典使之成为儒教教义。

    为了降低皇权统治,大肆渲染民为重君为轻的思想,水能载舟系统的男主李世民开始被抬上神坛。

    皇权旁落还会有两个竞争对手,一是宦官二是外戚。

    赵高系列,东汉末十常侍系列。至于改进纸张的蔡伦?哦,是谁?不认识。

    最大的外戚是谁?

    当然是皇帝的老婆。

    黑她。

    有一个女人太牛逼了还当上了皇帝简直比男人还爷们,怎么办?还有很大的功绩怎么办?

    那就系统黑她,完全方位,无死角的黑她。

    于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横空出世。

    这样的后果是,朝堂上软弱不堪。

    很多人认为是赵宋皇族的问题,没错有他们的问题。

    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每个皇帝一上台首先面对的不是外敌,而是内敌。

    宋神宗上位后深感宋朝问题太多,急需要变法图强,于是任用了王安石变法。

    可惜神宗不神,王安石确真是石头脑袋,最后在司马光为首的儒教势力打压下,变法宣告破产。

    王安石变法到靖康之难也不过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而此时因为靖康之变,金人一股脑把皇室成员搬到了关外的同时,也把儒教势力中最核心的部分人员也一起弄到了金国。

    此时虽然儒教势力依然强大,但是他们在朝中的势力确是大大的虚弱了。

    这才是赵构等待李纲的真正原因。

    只有主战派成为宋朝中枢人员。

    赵构才能复兴变法。

    这是赵构在应天执政其间想明白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等李纲才登基。

    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宋朝是有宰相的,君有了,那宰相也就是必须要有。

    毕竟这里也还有个六部的尚书跑到这里,到时侯论功,不得升到宰相?

    只有李纲来了,才能压住吕问好。

    其他人都不行。

    而这么一请三辞的,倒刚好符合了皇帝的登基流程。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李纲总算赶到了。

    李纲一入城,赵构就拉着李纲的手道:“宣抚使!你总算来了。”

    李纲一到赵构就宣布择日登基。

    明眼人也看出来了,李纲将是新王朝的宰相。

    李纲来了,赵构也算是从繁忙的政事中能抽出身来了。

    李纲的从政能力和经验都不是赵构能比的。

    一条条政令有条不紊发布下去,赵构只需要看看盖印,简单多了。

    而且李纲处理政务的速度明显比赵构快的多。

    可是这其实中也发现了问题,很多奏折上的话似似而非,李纲也回的似似而非。

    赵构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纲处理政务的速度比自己快的多了。

    赵构是用后世的思维处理问题,明显暂时是不符合当下的。

    而李纲的处政方法也许在后世看来实在是差劲,但是处理当下的问题的是最好的。

    这就好比,某地汇报战绩总是用若干,大胜,至于到低怎么个大胜?

    若干具体是多少呢?

    没有写。

    而李纲的重赏,怎么个重?到底多少?

    什么叫以观后效?看看在说?

    就是不了了之。

    (我真是无语了,写秦桧被屏蔽,写了下宋儒疯狂掉粉。真的吐血了!我没黑儒家,也没黑李世民同样没也黑司马光!我还想着过两天就破三百收藏呢!本来删除想重新写的算了,算了,就这么着!真是醉了,才十几章就那么多事,还没出名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