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三章 天下大变
    男人和女人有时候思维是有差别的。

    某些时候女人的野心比男人更大,尤其是对机会的把握。

    梁红玉摇了摇头对韩世忠道:“不,我们要去,而且要率我们的最精锐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

    “为什么?你不是说金人有可能放回二帝吗?如果他们回来,康王岂不尴尬?而我们拥立他的人又怎么说?”

    “其一国不可一日无君,康王即位是大势;其二金人不一定放二帝,从他们把所有皇子全部北上带走就可以看出来;其三,就算徽钦二帝回来,康王愿意坐以待毙?拥立他称帝的人会让徽钦二宗复辟吗?”

    韩世忠看了眼自己的妻子,狠狠的一砸拳道:“好,那就即刻出发。”

    如果说韩世忠还会跟自己妻子商议。

    可对于投机的人,他们只想着这一博能有多大收获。

    风险?

    风险是什么?

    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大风险,这不很正常吗?

    张浚招集自己的部将:刘子羽、赵开、吴玠等人。

    要求他们守好边防,军权交与刘子羽、赵开、吴玠三人掌管,而他自己则带领亲信随从一路轻骑赶往应天府。

    希望能借此机会,进入朝堂,成为大宋的核心决策人员。

    而本身就做为核心成员的朝臣,多数都被抓住送到了金国后方。

    也要感谢金国,因为朝堂的核心成员基本都是主和派。

    而做为主战派的主要成员被踢出了朝堂,确又得到了活命的机会。

    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本身对赵构就带有好感,亲自己往应天赶来,而宗泽则是为了让赵构早日登基在相州一带吸引金军主力。

    可以说赵构登基大势已成。

    不过也总有一些乱世草莽,认为乱世来临,当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岭南。

    曹成:“大宋软弱不堪,皇帝昏庸无道,采花岗岩不知死了多少人。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我等大显身手的好机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纠结自己族人兄弟:曹亮、曹荣、曹宁、曹勋等人。

    及旧友:李再兴、鲍方、方茂。

    散尽金银,得义勇三百余人。

    很快曹成率部吞灭清风寨悍匪,得金彪金节两兄弟。

    方茂则带自己族弟方临、方学来投。

    鲍方使计得倪宽。

    李再兴大显神威降雷家五虎:雷享、雷仁、雷礼、雷智、雷信。

    短短数月曹成从一白丁,滚雪球般结寨连营十余座,很快就拥众数万余人,已经成岭南最大匪寇。

    自封贺州节度使,后又改为大将军,不久又改称大元帅。

    而北方金军战领区,许多汉人不甘被金人统治,纷纷揭竿而起。

    其中以王彦率领的抗金义军最为有名。

    与曹节明显造反不同,王彦是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帜。

    为了表示自己真心竟往自己的脸上刺上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或作“誓竭心力﹐不负赵王“)。

    这一点跟岳飞后背的“精忠报国”异曲同工。

    从某种程度王彦比岳飞更狠,你是往后背刺字,我往脸上刺。

    还多刺四个字,想想脸疼。

    赵宋不是没有忠臣,是不会用。

    因为王彦往脸上刺了八个字,他率领的义军故以“八字军”得名。

    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忠诚义士加入了他的抗金队伍。

    有名的有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十九寨义军相继加入,历史上人数最高峰发展至十馀万并多次击败金兵。

    靖难之变,天下大变。

    所有的势力都开始重新洗牌。

    因为主和派基本被撸一空,主战派势力抬头,全国民心士气都是要收复北方。

    而此时的赵构他在等。

    等李纲。

    不着急是假的,他真正急的不是称帝,而是要的打卡地点变更,他来应天白来了。

    但是现在他要不在应天称帝,不好离开这里。

    赵成带领的部将都赶紧到了,宗泽给赵构带来的都是小校一类的人,士兵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赵成一来,赵构就让他率人接管了城防,整编了城防守军。

    因为一路打了赵构的旗帜,金人已经开始反应过来,也往应天府而来。

    不过兵力为数不多。

    应天府是后世的南京,也是座大城。

    本身就有上万兵卒,所以并不担心安全问题。

    加上打了康王旗号,各路溃兵义军开始往南京拥来。

    但最多的确是难民。

    赵构已经有点分身乏术了。

    原来皇帝真不是人干的活。

    要做明君你就得累死。

    怪不得当皇帝命都不长。

    好吧历史上的赵构命是长,但他那是什么皇帝啊。

    坐了近二十年的太上皇,历史上少见。

    看来有必要组建一个明朝的内阁。

    可是看着,赵成、赵云、王伯安这些人,算了吧,冲锋陷阵还行,搞内政治理还是算了吧。

    就一个韩琦还有点用,去城外跟应天府尹一起安置难民了。

    人才啊,人才。

    三个月,需要去开德县打卡,时间不等人啊。

    在等几天要是李纲还没来,就不管他了。

    李纲没等到,倒是等来了两个南宋大奸臣。

    黄潜善和汪伯彦,随后面来的是钦宗皇帝兵部尚书吕问好。

    吕问好的儿子是南宋高宗时期有名的词人吕本中。

    当然限于南宋,出了宋高宗赵构时期,估计后世没几个人听过他的名字。

    黄潜善和汪伯彦在历史上的名气是要高过吕问好的,但是此时吕问好的职位是最高的,兵部尚书。

    黄潜善虽然主管户部,不过是户部侍郎。

    而汪伯彦就更底了,基本是司仪曹事、军器少监等杂职。

    陆续有钦宗朝的文官入场,分担了赵构压力的同时,羁绊也随之而来。

    宋朝是以儒教治天下,讲究的是刑不上大夫,俗话说侠以武犯禁,文以儒乱法。

    一群文官开始撺掇赵高当皇帝了。

    赵构要是当了皇帝他们也有拥立之功,少说也能升一级。

    赵构庆幸自己没有冒冒失失自己搞个登基大典。

    不然这一帮士大夫一定会让自己脱成皮。

    好在,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保持着克制。

    而赵构这个小王朝也开始步入正轨,替代钦宗朝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

    现在万事具备只欠李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