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四九章 初具雏形
    “久闻魏公公大名。《乡+村+小+说+网 手#机*阅#读 》今日得见。幸会幸会。”李永贞盯着魏四。不愿意放过他一丝一毫的表情变化。

    魏四的表情毫无变化。满脸堆笑。“李公公过誉。幸会幸会。”

    李永贞还要说话。见魏四身后赵应元和徐进教跟着。又吞回。

    “李公公放心。他们是我的手下。也是我的兄弟。”魏四看出他的犹豫。笑道。

    赵、徐二人激动望着他们的魏四哥。竟有泪光在眼中闪烁。这就叫“走心”。

    李永贞心中不由泛起敬佩。皇宫的勾心斗角如同家常便饭。今天是你奴才。明天说不定就能置你于死地。而魏四。果然与众不同。

    其实也无甚事。第一时间更新只是想结识一下罢了。但这时他突然想考考魏四。看看他到底有多少货。“魏公公。昨晚杂家读《左传》。看到一个词‘止戈为武’。不甚明白。听闻魏公公博学多识。特來请教。”

    考我。魏四笑笑。“李公公过奖。魏四从未读过《左传》。实不知如何释疑。”

    “那从字面意义上。魏公公有何见解呢。”李永贞追问。

    魏四略略思考下。道:“止戈为武。这个‘武’字是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的。‘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换句话说。用武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更是最高境界。”

    李永贞赞许道:“说得好。”

    “呵呵。李公公就为这个词來找我的吗。”魏四笑问。

    李永贞跟着笑道:“今日就为这个词。下次遇到疑难再向魏公公请教。还请不吝赐教。”

    既然你不想说我又何必问。魏四道:“李公公谦虚了。相互切磋。”

    “魏四哥。这人好怪。”走不多远。赵应元忍不住道。

    魏四微笑道:“一点也不怪。”他清楚这个叫李永贞的人是來试探的。很快还会來。

    就在内宫暗潮涌动之时。外廷的东林党也出现裂缝。根源仍是辽东的熊延弼和王化贞。

    王化贞与大明降将努尔哈赤的女婿李永芳取得联系。自以为对方有意归顺。直接越过熊延弼。向兵部请求调动蒙古军等与广宁守军四万人会合。过辽河攻打海州。兵部尚书张鸣鹤与首辅叶向高欣喜同意。随即发兵相助。

    熊延弼知道后十分生气。上疏朝廷:“臣既是经略。四方援军就应听我调遣。如今这发兵之事我竟不知。实在是有经略之名。却无经略之实……”

    然而朝中大臣中除刘一璟、杨涟几人外。皆是支持王化贞的。熊延弼的警示沒有引起注意。更为可气的是兵部令他率守卫山海关的五千兵马配合王化贞作战。

    熊延弼坚持己见。并未听从。但对王化贞他已失去控制。

    王化贞率兵浩浩荡荡地攻打海州。而局势与他的想象差之千里。五次袭击皆无功而返。劳兵伤财。得不偿失。

    熊延弼再一次上疏。“我军屡战不捷。敌人已知我军动向。望能名示王巡抚。慎重行事。勿被敌人所笑。”

    王化贞得知后。十分不满。跟着上疏。“经略按兵不动。导致数次部署都被打乱。若朝廷能再借兵六万。必可一举荡平金寇。”

    两人的矛盾升级。彻底公开化。难以调和。

    朝廷方面也在升级。各科各部重要官员开会商讨解决方案。张鸣鹤提出撤掉熊延弼。由王化贞任经略。很多官员赞同。但也有一些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分清责任。相互节制。两方僵持不下。最终不了了之。

    春节已到。待节后再议。叶向高无奈做出这个决定。

    今年春节与往年大大不同。杨留留已开始厌烦给魏四记账。因为送礼的人太多。很多人甚至都不说名字。留下礼物。说一句“魏公公知道的”便走人。

    魏四初三回府。來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顾秉谦、魏光徽自是不愿错过这个机会。拿着厚礼登门。

    他俩还未走。美少年冯铨和吴淳夫來到。魏光徽和吴淳夫是认识的。虚情假意地聊起。

    魏四看吴淳夫礼物。便知是那尊纯金关羽像。不由摇头。拿人家的手短。魏四顺水推舟。请顾秉谦帮他寻个差事。

    顾秉谦还在犹豫。魏光徽却满口答应下來。因为他觉得吴淳夫与魏四走得更近。

    许显纯是与刘应选一起來的。他是西城兵马司指挥使。他清楚知道那些当铺是魏四的。内宫的势力对比在民间有好多版本。但魏四的名字总是在前列。许显纯觉得很有必要套套近乎。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王体乾、和李永贞、刘若愚是在傍晚无客人时來到的。魏四的不明朗态度让他们焦急。不得不放下架子。來到魏府。

    “惭愧惭愧。应是魏四去看望三位才是。”魏四有些受宠若惊。

    三位公公笑笑示意沒有关系。

    刘若愚的到來出乎魏四意料。难道他已与王体乾达成一致。

    四位内宫大太监聊了会。似乎在不经意间便说到王安。

    “王安公公明日便回宫。”刘若愚道。

    这个消息王体乾、李永贞已得知。显然是说给魏四听的。

    魏四惊喜问道:“这么说王安公公已康复。”

    王体乾道:“还沒完全康复。只因前几日辽东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他不得不回宫。”

    “回來又有何用。最终仍是听外廷官员的意见。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李永贞摇头道。

    “刘公公觉得呢。”王体乾问。他沒有和刘若愚约好來魏府。是出宫时巧遇的。

    刘若愚笑而不答。他看得很清楚。王安与东林人的关系注定了内宫在朝政上的决定权很小。

    李永贞笑道:“刘公公看得很清晰。只是有些话不方便说罢了。”

    “魏公公也不是外人。刘公公又何必遮遮掩掩呢。”王体乾极想知晓他的想法。用话语刺激。

    魏四明白过來。刘若愚与他们并未有过沟通。

    果然。刘若愚苦笑一下道:“王安公公对外廷听之任之。并不是好事。”

    顺着他这么说下去。第一时间更新王体乾二人开始说起内宫的无所作为。王安领导无方等。

    魏四静静看着听着。一直未发表意见。而刘若愚不住点头。很是认同。

    看与刘若愚达成共识。王体乾向李永贞使个眼色。李永贞立刻提到魏四。“要我看。魏公公除了入宫时间短。资历浅以外。其他能力在内宫都是首屈一指。”

    这话明显是说魏四比王安强。

    “呵呵。杂家早就看好魏四了。”刘若愚更是认同。

    “若是……”王体乾打算说出意图。

    “留留。茶凉了。换壶热茶。”魏四果断打断他。大喊。

    倒茶这事怎能让夫人做呢。魏四只是随便这么一喊。小文马上进來给大家换茶。

    魏四的打断让王体乾沒有直接说下去。反而问道:“几位对当前的辽东局势有何看法。”

    李永贞迫不及待地道:“既然王公公提起。那我先说说。我觉得大金猛如虎。不可触动。萨尔浒惨败便是一例。所以应与其休战议和。划下边界。两国友好相处。成为盟友。”

    “辽东本是我大明领土。努酋不过是个部落首领。应臣服才是。怎能说是两国。”刘若愚不赞同。

    王体乾摇头。“臣服。咱们现在有这个实力让人家臣服吗。刘公公还以为努尔哈赤是从前的努尔哈赤吗。”

    刘若愚辩道:“那又如何。我泱泱大国。雄兵百万。还惧怕他小小蛮族吗。”

    三人的争辩越來越激烈。最后都望向不说话的魏四。“魏四。你支持谁。”关系越來越亲近。几人开始直呼名字。

    魏四缓缓抿口茶。微笑道:“我谁也不支持。我的观点是和不得也打不得。”

    三人不明白。齐问:“什么意思。”

    “求和。金国开出的条件恐怕我朝难以接受。更何况有宋金之争时澶渊之盟后靖康之耻的前车之鉴。万不可和。”魏四解释道。“求战。我朝虽雄兵百万却分散在广阔国土。难以聚集。而金军铁骑的厉害。我在辽东曾亲眼见过。未必能在短时间内打垮。”

    “那你是赞同熊延弼的‘三方守略’了。”刘若愚问。

    魏四点点头。“目前这是最佳的。”

    “但如此一來。辽东战乱难平。劳命伤财。岂不是还要走到‘和’这一步。”李永贞道。

    “非也。”魏四道。“有我天朝强大的实力作后盾。我们完全可以和他消耗。在‘守’中渐渐夺回失地。时机成熟便可大举进攻。一举摧毁金军。”

    魏四的见解让三人钦佩。王体乾不失时机地道:“然如今外廷力主进攻。王安公公自是附和。魏四你的策略恐难实现。”

    李永贞跟着挑动大家情绪。“要我说。若是魏四你來支持内宫。那些外廷官员恐怕不能肆意而为。”

    “不敢。不敢。”魏四谦逊摆手。“这也只是一家之言。最终的决策还需内阁和兵部。”

    刘若愚是个很聪明的人。他顿时明白王体乾和李永贞來魏府的目的。不由一怔。

    “若愚。你觉得永贞的话有沒有道理。”王体乾问。

    刘若愚稍微一顿。点头道:“很有道理。以魏四兄弟的能力。掌管内宫一定能胜过王安。”

    王体乾大喜。又一股重要力量加入这个阵营。

    春节的喜庆仍在继续。魏四集团的核心力量已初具雏形。

    ( 魏忠贤的春天   )
为您推荐